【市域社会治理】那曲市色尼区构建党建引领新格局 创新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经验

发布时间:2021-03-08  来源: 西藏政法  

那曲市色尼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党建引领强基础、依法治区促公正、诚信色尼树文明,经济发展惠民生”工作新思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加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 不断提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能力,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经验,为推动那曲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内在动力。

一、构建全方位党建引领新格局

(一)强化“四个理念”,提升组织能力。强化“四个理念”,即:抓好教育管理,强化专业理念;树立党员形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率,强化规范理念;实行党务公开,强化阳光理念,积极构建党建工作格局,让“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意识入心导行,提高色尼区党建整体工作水平。建立党组织责任“清单制”,做到年初列清单、年中查清单、年底述清单,使党建工作由虚到实、落地生根,破解责任传导递减问题。按照统一标准、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设立标准化党建阵地,实现党务公开,从亮身份、亮承诺、亮积分等方面晒责任、亮实绩、展形象,打造党建阵地,建好基层堡垒,营造浓厚党建气氛。

(二)抓好“党建共融”,织密工作覆盖“一张网”。打破“单位党建”模式,以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为重点,完善区域党组织间的“联建、联动、联系”机制,通过组建“三大体系”,建立活动联搞、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四联”模式,健全完善民情恳请会等制度,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入社区、进楼栋,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群众诉求。一是“三好、三进、三帮、三送”纵向服务社区。按照单位好组织、党员好参与、社区好操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在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活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机关党组织和党员报道后,进社区参与建设、进楼栋倾听民声、进居民家门了解民意;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组织帮一”等多种形式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党员自身优势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进社区,帮扶社区困难群众。截至目前,党员到社区开展服务114余次,参与党员536人。二是“六类服务、六个带头、六个一”横向服务社区。以主题服务、定向服务、菜单服务、承诺服务、志愿服务和网格服务“六类服务”为主要内容,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将服务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党员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搞好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以当好一名宣讲员、做好一个表率、认领一个“微心愿”、帮好一户困难家庭、提出一条好建议、办好一件实事为目标,将服务活动落到实处,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三是“九支队伍”立体服务社区。根据党员服务意向、特长爱好及单位优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工作,组织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进社区开展“九进九出”服务,即政策宣讲队进社区出凝聚、环境整治队进社区出靓丽、医疗保健队进社区出健康、文明服务队进社区出成长、公安服务队进社区出正义、技术服务队进社区出致富、扶贫帮困队进社区出温暖、纠纷调解队进社区出和谐、文艺服务队进社区出和睦,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做到党员称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多赢效果。

(三)打造党建品牌,“一域一品牌”深度融合。各级党组织按照“选得准、树得起、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党建带机建”“党建促教育”“党建领企业”等一系列党建融合点,打造出一批“管长远、有特色、可推广”的“一体四翼”党建品牌,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无缝对接,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域一主题、一域一品牌”党建工作格局,涌现出了那曲镇塔恰拉姆社区、杭嘉中学、西藏红船领航众创空间、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鲜明特点的品牌示范基层党组织。

二、构建全方位参与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以“机制创新”为引领,实现区域联动“一盘棋”。 在社区网格单元的基础上,建立“党员+网格+双联户”工作模式,社区“吹哨”,党组织、在职党员积极行动,向哨声集中,向社区靠拢,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把社区党组织与网格管理有机融合,提高党员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能力,达到服务群众最优化。建立“接单”制度,通过主动认领民情交办单等方式,推动社区服务机制由“小支部”向“大党务”转变。建立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制度,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各项活动情况进行积分评议,党员责任感和对社区的归属感明显增强。

(二)以“民生共担”为根本,坚持服务群众“一家亲”。全面推行 “离案工作法”,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坚持“三勤三清”即勤下基层、勤入户、勤谈心,清基层状况、清人员情况、清需求问题,有效缩短街道、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减少办事时间,减轻办事困难。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设置法律服务窗口,提供代写法律文书、法律咨询解答、流程指引、办理各类证照等法律服务,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治理各项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三)以“资源共享”为抓手,构建连心服务“一张图”。 将社区划分成若干管理服务网格,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对网格内党组织和党员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管理。注重创新共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和理论政策宣讲工作,让各级党组织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着力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在社区聚集,着力形成“网格管理、条块结合、层级负责”的工作新格局。形成“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活动模式,党员志愿服务队依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党建联建,动员区域内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实现群众利益、党员权益和志愿公益“三益共推”。截至目前,色尼区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3个,各类志愿服务队伍823支,志愿者10775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和文明实践活动5000余场。形成“党建引领+法律下基层”模式,党员和领导干部把学习法律知识作为日常行为,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高度重视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利用“3.28”“七一”“十一”“宪法日”“虫草采集”等时间节点,大力开展法律下基层普法活动,提高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形成“党建引领+理论宣讲”模式,用好党员干部理论政策宣讲团,针对基层党员、群众,深入讲解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广泛采取“定点式”“走访式”“菜单式”宣讲和“微宣讲”,坚持用“群众话”讲好“党的话”,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深化群众对政策理论知识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