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检察:公益诉讼公开听证 凝聚英烈保护最大共识

发布时间:2020-12-13  来源: 西藏检察  

  川藏公路是中国最险峻的公路,始建于1950年4月,经过11万军民的艰苦修建,北线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全长2255公里,4000多名军民为此付出了生命,也留下了许多红色遗迹和感人的故事。这其中就有一座“特殊的桥墩”。

  据新华社报道及有关资料记载,当年十八军在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内修筑怒江大桥时,一位战士因过度疲劳,不慎掉进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混凝土迅速凝固,战友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未能将他救起,最后只能含着泪让他永远地留在了那个桥墩。

  (图为如今西藏昌都市八宿县怒江大桥全貌。新桥于1968年建成通车,旧桥桥墩一直被保留,成为耸立在滔滔江水中的一座丰碑。来源:新华网)

  2020年9月,昌都市检察院在履行公益监督职责中了解到,昌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做好八宿县怒江大桥桥墩红色遗迹保护同时,计划修建英烈纪念碑,但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工作一直没有明显进展。

  “这是一座见证历史的桥墩,一个川藏筑路史上的英雄故事,也是十八军筑路史中的一个缩影。他们为解放和建设西藏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伟大无私的牺牲,孕育出不朽的“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砥砺奋进、拼搏努力。他们是人民英雄,应当被铭记,英烈遗迹和纪念设施必须妥善保护。”昌都市检察院党组成员、三级高级检察官颜义勇告诉记者。

  为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近日,昌都市检察院就督促昌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做好八宿县怒江大桥桥墩红色遗迹保护及修建英烈纪念碑工作召开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邀请昌都市人大、政协领导及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昌都市军分区、昌都市武警支队有关单位领导参加会议。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向听证员、与会领导详细介绍了案件情况并发表意见。

  “得知这一线索后,我院高度重视,立即抽调2名业务骨干成立英烈保护公益诉讼办案组,专门负责该案办理。同时,为详细了解桥墩埋忠骨的战士身份,办案组还多次走访了军分区、武警支队、档案局,认真查阅了《八宿县志》等官方资料,也请教了当地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进行考证。”承办检察官介绍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四条及《昌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四条的规定,昌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昌都市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其职责包括承担烈士褒扬、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作,依法承担英雄烈士保护相关工作,指导开展英雄烈士纪念活动。因此,昌都市检察院建议:希望昌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职能部门,能够依法履行职责,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继续推进八宿县怒江大桥桥墩红色遗迹保护及修建英烈纪念碑工作。

  “我局对于八宿县怒江大桥桥墩红色遗迹保护及修建英烈纪念碑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于今年年初就已将上述英烈保护工作纳入工作总体方案中,纪念碑的设计效果图也已完成。”昌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姚茂林介绍说。

  昌都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龙世昌发表意见说,“英烈为西藏发展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修建纪念碑是对英烈的最大纪念和缅怀,建成后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烈士的良好风尚。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早日完成建设工作。”

  昌都市武警支队参会代表郭春苗表示,我们将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积极配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切实把英烈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与会听证员和相关单位领导纷纷发表意见,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提出的要求昌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继续推进怒江大桥桥墩红色遗迹保护及修建英烈纪念碑工作,并对涉及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同时,希望市检察院、退役军人事务局、武警支队会后积极与各自的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尽快使该项工作落地落实。

  会后,颜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英烈遗迹和纪念设施的保护直接影响到社会民众对英雄烈士的情感认同和情感寄托。我们此次专门围绕解决八宿县怒江大桥桥墩红色遗迹保护及修建英烈纪念碑问题组织公开听证,有利于各方达成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营造全社会崇尚、学习、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我们接下来不但要持续跟踪监督,确保各项保护工作落实到位,还要加强该案示范作用,与社会各界共同依法捍卫英烈荣光...”

  据悉,检察听证是新时期检察机关主动转变司法办案理念、改进办案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接受外部监督的一项制度创新。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成和好评。

责任编辑:贺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