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日法院:精准施策护航绿化工程 司法赋能守护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2025-11-03  来源: 桑日县人民法院  

来,桑日县人民法院锚定南北山绿化工程生态建设大局,以“司法护航、精准保障”为核心,将审判职能与生态保护需求深度融合,通过“前置防线、多元解纠、精准保障”三维发力把法治服务送到造林一线,用司法温度守护绿水青山,为南北山绿化工程高质量推进筑牢法治屏障,让生态保护与司法服务同频共振,互相促进。

司法服务“向前跑”,源头防控筑屏障

     聚焦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土地流转、苗木种植、后期管护全流程,秉持“源头预防、靠前服务”理念,将司法服务端口前移至工程一线组织干警深入项目点开展专题调研4次,梳理工程承包、合同履约、劳资纠纷、生态保护4类12项潜在的法律风险,量身定制服务保障南北山绿化工程方案,为建设单位提供“点对点”精准法律指导;组建“绿化工程法律服务专班”,采取“案例宣传+现场答疑+资料发放”模式,深入项目点开展法治宣传4场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生态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覆盖企业员工、农民工及周边群众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20余条,从源头上化解潜在风险,确保工程建设合规有序推进。

多元解纷“加速跑”,高效护航快推进

     针对绿化工程涉及主体多纠纷类型杂等特点,创新构建“法院+林业+司法+人社+自然资源+乡(镇)政府”多元协同解纷机制,打通纠纷化解“快车道”。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劳资纠纷,开通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实现涉绿化工程纠纷快立快审快结”。一起案涉5名农民工薪资47,114元的司法确认案件5天内就得到有效解决,让农民工及时拿到辛苦钱、血汗钱,避免诉讼程序影响工程进度;依托枫桥式车载科技流动法庭”,深入工程沿线村庄和项目点开展“就地排查、就地调解、就地审判,累计排查矛盾隐患21次,发现并处置纠纷18件通过释法析理、督促履行,推动相关责任方支付劳务费250余万元,打通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既高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与工程顺利推进的双赢

司法保障“全力跑”守护生态显担当

     立足审判职能,以最严格的司法保护生态建设。依法严惩盗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破坏苗木破坏绿化工程的刑事犯罪,形成有力法律震慑;在民事审判中,妥善审理涉绿化工程合同纠纷、劳务纠纷、侵权纠纷等案件,平等保护工程建设方、施工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工程建设秩序。在一起南北山绿化工程务工人员工伤纠纷中,建议承包方落实务工人员全员参保要求,项目单位将投保情况纳入监管范围;积极探索生态修复司法举措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推行“补种复绿”“劳务代偿”“生态赔偿金”责任承担方式,让“破坏者”变“修复者”,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案件审理全过程,让司法判决既体现法律威严,又助力生态修复,为绿化工程持续推进注入司法力量。

      下一步,桑日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生态司法服务举措,不断完善“预防在先、化解在前、处置在小、保障有力”的全链条法治护航体系,以更精准的服务、更高效的解纷、更有力的保障,凝聚多方合力,为南北山绿化工程行稳致远保驾护航,让司法之光照亮绿色发展之路,共绘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桑日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