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一甲子 雪山映忠诚
跨越一甲子 雪山映忠诚
西藏公安全力服务保障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行走在西藏各地的街头,随处可见的“喜迎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标语,传递着喜庆祥和的气氛。
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举行,宣告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西藏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60年的奋进之路上,西藏公安锚定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服务保障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在雪域高原刻录下忠诚与奉献的藏蓝答卷。

在噶尔县加木红柳湿地公园,各族群众共跳锅庄舞。本刊记者 邬春阳 摄
压倒一切的前提——
全力确保雪域高原长治久安
白云低回处,千年八廓街。历经千年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迎接着八方来客。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察看八廓街风貌时感慨,“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
在以八廓街为代表的拉萨古城区内,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藏、汉、回、门巴等20多个民族的居民。千百年来,各民族在这里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走过千年,如今的八廓街街巷纵横、店铺林立、游人如织,成为集文化、商贸、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区域。
在八廓街西南角,拉萨市八廓古城公安局八廓派出所静静守护着这里的平安祥和。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同年,八廓派出所成立。该派出所是拉萨成立最早的派出所之一。
独特的区位特点,赋予八廓派出所独特的使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是我们首要的职责使命。”八廓派出所副所长阿旺说。

日土县公安局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民警在海拔5000米巡湖。(西藏自治区公安厅供图)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承担着拱卫祖国西南边陲的政治责任。然而,长期以来,西方反华势力从未停止利用所谓“西藏问题”扰乱遏制中国,十四世达赖集团从未放弃过“西藏独立”的图谋,不断制造事端,危害西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有着60年历史的八廓派出所,见证着西藏发展的历程,也目睹了达赖分裂集团的累累暴行。20世纪80年代,西藏接连发生暴力事件,作为核心区域的八廓派出所多次受到暴徒冲击。其中,在1989年3月5日至7日的骚乱中,八廓派出所被暴徒烧毁。
八廓派出所退休老民警边巴卓玛忘不了2008年发生的“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当时我们被困在所里两天,晚上就住在办公室。直到特警队员冲过来驱散暴徒,派出所才化险为夷。”
历经风雨,勇毅前行。近年来,八廓派出所在深入推进“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多警种融合机制改革,融合便民警务站、特警队的力量。“力量的整合真正实现了1+1>2的效果,切实增强了实力、提升了战斗力。”八廓派出所副所长罗布说。

林芝市巴宜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辅警在雪夜救助受困车辆。(林芝市公安局供图)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是维护稳定、守护平安的桥头堡。近年来,西藏公安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牵引,持续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大力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完善改革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截至2024年底,全区“一村一警”覆盖率达到99.8%,符合条件的派出所已全部完成“两队一室”改革。
勇担使命的责任担当、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推动西藏公安工作不断发展。西藏自治区公安厅退休民警普桑,在刑侦、经侦等多条战线奋战了30余年,他感慨道:“这些年,西藏公安在斗争中成长。从技术装备到人员素质,从基层基础工作到应急处突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犹在耳畔。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边疆巩固、社会稳定的大事。
有这样一组数字,折射着西藏民族团结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西藏7市(地)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30个县(区、市)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市),54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噶尔县公安局滨河派出所,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之一。
2020年,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内各族群众,滨河派出所成立了“努增石榴籽工作室”。滨河派出所副所长梁谋宏介绍,近年来,依托努增石榴籽工作室平台,派出所全力打造一体化党建中心,健全完善走访交流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努力把派出所打造成为民族团结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窗口、各民族交流交往的窗口。
走进工作室,墙上的照片引人注目。照片中,有维吾尔族大叔送来锦旗时眼角的泪光,有藏族阿妈送来青稞酒时的开怀大笑,还有暴雨夜7个民族群众合力推移被困车辆的剪影……这些瞬间,如同一朵朵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美丽动人。

拉萨市八廓古城公安局吉崩岗派出所吉祥调解室内,矛盾双方在民警的调解下握手言和。本刊记者 付静 摄
孜孜不倦的追求——
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盛夏时节,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村民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动万分。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希望你们在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引领下,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这是村民们由衷的感慨。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嘎拉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桃花经济”、乡村旅游,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记者跟随林芝镇派出所民警的脚步,深入嘎拉村,听他们讲述村子的变迁,讲述警民鱼水情深的故事。“村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咱们民警的守护。”嘎拉村村支书边巴对着民警竖起大拇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已融入西藏公安民警的日常行动中。
美好生活的向往里,既有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也有更加宜居的自然环境。
老百姓痛恨什么、厌恶什么,就打击什么、铲除什么。西藏公安聚焦打击违法犯罪这一主责主业,向群众反映突出的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严重侵害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对此,拉萨市公安局成立反诈中心,牵头建立拉萨市人民政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聚焦精准预警劝阻,反诈中心完善全量资金预警劝阻、保护性止付、特殊群体预警劝阻等机制,最大限度预防案件发生、减少群众财产损失。2024年以来至今年6月初,预警劝阻32.37万余人次,其中见面预警劝阻6000余人,劝阻金额1200万余元,止付8000万余元,冻结9000万余元,实现“减量控大”工作目标。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经济犯罪增多。2000年,西藏自治区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应运而生,全面承担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打击防范工作。近年来,全区公安经侦部门持续开展打击虚开骗税、非法集资、非法经营、假币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破获一批大案要案,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大量经济损失。2024年5月15日,自治区公安厅牵头组建“西藏自治区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联盟”,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噶尔县公安局滨河派出所辅警努增与辖区各族群众共同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本刊记者 邬春阳 摄
西藏,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公安坚持防范在前,重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助力高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日喀则是西藏最具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地区。近年来,日喀则市公安机关主动作为,深入推进“生态警务”,结合环喜马拉雅、沿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0处区、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首批设立生态警务室、生态警务检查站27处,设立各级生态警长49名,筑牢服务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的生态资源安全屏障。
美好生活的向往里,既有可感可触的公平正义,又有更加高效的服务水平。
走进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拉萨市八廓古城公安局吉崩岗派出所,一阵欢声笑语从吉祥调解室里传来。
原来辖区居民边巴和强巴平措前段时间因为占用楼道问题发生矛盾,一气之下闹到了派出所。派出所民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近一周的反复调解,双方终于和解。
爽朗的笑声,传递着两个40多年老邻居化干戈为玉帛后的喜悦。他们紧握着民警格桑多吉的手,连连道谢:“很公道,我们信服。”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公安机关矢志不渝的目标。近年来,西藏公安不断深化法治公安建设,标准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公安工作连接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百姓的衣食住行。
一张小小的身份证里,蕴含着西藏公安沉甸甸的为民情怀。
走进西藏自治区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居民身份证制作管理中心,民警们正盯着电脑屏幕审核相关信息,制证室内机器正在快速运转。“现在是换证高峰,一天要办理7000至8000张。”居民身份证制作管理中心副主任穷达次仁说。
在另一间办公室内,两名民警和邮政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身份证的分拣与寄递。穷达次仁介绍,这是我们与邮政公司合作推出的身份证寄递服务,从身份证受理到群众收到证件只需7个工作日,让急需用证群众既能缩短领证时限,又能享受足不出户送证上门的便捷服务。此外,治安总队大力推行“上门服务”“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绿色通道”“跨省通办”“全程网办”等服务措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从治安户政到道路交通,从出入境到服务企业,西藏公安不断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今年是我来藏的第10个年头,在这里经商、生活,很安全,也很便捷。”来自四川的杨先生感慨。

西藏公安史展馆致敬缅怀展厅内,英烈的铭牌熠熠生辉。本刊记者 付静 摄
英雄辈出的队伍——
在雪域高原刻录忠诚的足迹
走进西藏公安史展馆,一件件展品、史料,记录着西藏公安走过的光辉历程。
从平叛镇反的硝烟到追逐改革开放的浪潮,从旗帜鲜明同达赖集团分裂势力斗争到全力服务保障西藏高质量发展,一代代西藏公安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在雪域高原刻录下忠诚的足迹。
展馆中的致敬缅怀展厅,庄严肃穆,顶部的警徽熠熠闪光,墙上挂满了公安英烈铭牌。
洛桑泽仁、尼玛扎西、洛松益西3个名字,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30年前。
1995年1月12日,获悉杀害同乡村民一家五口的歹徒卓某的藏匿地点后,原昌都地区公安处迅速成立“1·12”特别行动小分队,由处长洛桑泽仁挂帅,急行军400余公里,对卓某进行围捕。在激烈的交火中,洛桑泽仁、尼玛扎西、洛松益西3名民警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英烈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公安机关先后有24名民警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涌现出拉巴次仁、土美旺堆、索朗德吉、达娃仓决、周士俊等一大批先进典型,246个集体和364名民警被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部委表彰。

拉萨市八廓古城公安局八廓派出所荣誉墙上的奖牌,记录着光辉历程。本刊记者 付静 摄
2020年10月8日,看到游客的通行证件和帐篷等物品掉入湖中,日土县公安局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见习民警拉巴平措毅然跳入冰冷的湖中打捞,被突如其来的狂风卷入湖底,牺牲时年仅23岁。
2022年9月16日凌晨,正在芒康县公安局值班的指挥中心主任周士俊,忙着统计滞留车辆人员情况时,因过度劳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8岁。
英雄,不仅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也是平凡岗位上的日夜坚守。
高寒缺氧、风吹日晒是西藏公安民警辅警面临的环境。
在平均海拔4800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年均7级以上大风天数达200余天,年均含氧量不足海平面50%的高寒缺氧环境下,安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全体民警辅警战天斗地、克服困难,守护“天路”的安全畅通。
两地分居、顾不上家是许多西藏公安民警辅警的现状。
采访中,许多民警在谈工作时慷慨激昂,但一说到家庭瞬间就变得沉默,甚至眼圈泛红。
隆子县公安局列麦乡派出所所长唐刚是重庆人,2003年进藏当兵,2008年考入公安队伍。2012年,妻子怀孕生产,等他赶回老家时,一对双胞胎女儿已经出生。当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中时,却被告知两个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组织的关心帮助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两个女儿身体状况不错。“女儿13岁了,基本一年见一次。很想让她们来陪陪我,但又担心她们身体吃不消……”说着说着,这个乐观爱笑的重庆汉子声音有些哽咽。
从雅江谷地到珠峰之巅,从金沙江畔到羌塘草原,西藏6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汇聚着每一名民警辅警的坚守与奋斗。
风卷红旗,藏蓝挺立。新的征程上,西藏公安将继续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气神,全力服务保障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