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六十载 雪域高原护平安——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公安工作综述(上)
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见证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巍峨耸立的布达拉宫,俯瞰着平安西藏焕发的勃勃生机。
从1965年到2025年,时光这支如椽巨笔,记录下西藏自治区60年的历史性跨越——
一甲子沧海桑田,西藏实现了由落后到进步、由贫穷到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这是西藏各族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发展道路而取得的巨大成就。
六十载风雨无阻,一代代西藏公安人执着坚守、无悔付出,始终坚持和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着力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保驾护航。
一
历史不会忘记,在这片生机勃勃的雪域高原上,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西藏公安人前仆后继、辛勤耕耘,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绘就平安底色。
从拉萨上空俯瞰,八廓古城以大昭寺为中心辐射开来。夜幕降临,闪烁着红蓝灯光的便民警务站守护着这里的安宁;
在阿里狮泉河畔,各族群众身穿节日盛装,齐聚一堂“过林卡”。在他们身边,石榴籽工作室民警微笑服务;
走进日喀则德勒社区,党建会客厅用雕塑实景还原了旧西藏村庄的生活情景,在“不忘旧西藏的苦、珍惜新西藏的甜”思想鼓舞下,社区民警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实践……
无论是拉萨古城、雪域江南,还是藏北高原、雅砻河谷,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雪域高原各族儿女迎来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人民共享平安发展成果的背后,有这样一抹抹“藏蓝”身影在忠诚守护。
历史不会忘记,从成立初期艰难的建设岁月,到实现小康、昂首迈向伟大复兴,西藏自治区60年的沧桑巨变,凝结着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心血——
1980年至今,中央先后召开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一系列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西藏独特优势,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科学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历史不会忘记,一代代西藏公安人扎根雪域高原,始终深刻认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上来——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公安厅成立。
从那时起,一代代西藏公安人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创新治理的重大责任。
60年来,西藏社会大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由西藏各族人民在雪域高原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最生动、最伟大的实践正在进行。西藏公安以忠诚担当,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绘就平安底色。
二
心系各族群众,西藏公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希望你们在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引领下,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全体村民的回信在西藏引发热烈反响。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最美缩影之一。
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毡房到瓦房……60年发展之路,西藏各族人民不仅告别了“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等问题,更在越来越安全便利的生活中见证了人民公安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无悔付出。
“真没想到,我居然是全区第一个拿到网办身份证的幸运儿!”今年5月,在山南市公安局户籍窗口,群众巴珠激动地接过自己补办的居民身份证说。几天前,他通过“西藏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申请了居民身份证丢失补领。从审批制作到拿到证件,短短几天,“全程网办”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小小的居民身份证,折射出的是西藏百姓的便利生活,是西藏公安心系群众、升级服务的不变初心——
从1987年制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开始,办理周期需要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到2004年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集中换发时,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再到如今,办证流程进一步优化,办证周期从7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
60年来,西藏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水平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西藏公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锚定发展所需、民心所盼,持续优化便民利企、服务管理等举措,不断满足西藏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藏自治区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拉萨市连续7次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自治区各族群众安全感连续5年达99%以上,居全国前列。
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而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直以来,西藏公安始终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在吉隆县,差那乡派出所民警坚持爱民用心、上下同心、环境暖心“三心工作法”,创新打造红石榴矛盾纠纷调解室,将暖心爱民贯穿到服务团结群众工作的全过程;
在安多县,交警大队车管所业务大厅服务窗口上汉、蒙古、藏、维吾尔、壮5种文字书写的标识格外醒目,创新推出的“线下+线上”多民族语言服务模式更好满足了各族群众业务办理需求……
如今,在雄伟的珠穆朗玛峰脚下,在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畔,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人民公安的守护下绚烂绽放。
三
精神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新时代的西藏公安在赓续传承老西藏精神中汲取创新力量,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之路,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再立新功。
在西藏公安史展馆,有这样一个展厅,肃穆的英烈墙上,一道道星光闪过,寓意着牺牲公安英雄的英魂幻化成天空中的颗颗繁星,最终汇聚成一枚警徽。
在西藏,工作环境艰苦到无法想象。在西藏,平安守护的背后是牺牲奉献。60年来,一代代公安人舍小家顾大家,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有的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近5年来,西藏公安有356名民警辅警因公牺牲和受伤。
在西藏公安,有一种“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的无私情怀——
今年1月7日,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定日县公安局辅警伦珠痛失一双儿女。在简单安置完孩子后事后,他强忍悲痛继续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我不敢停下来,停下来就想两个孩子”“我是一名辅警,应该干点事情”……伦珠朴实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抢险救援的战友。6月初,当记者再次回访时,看到“不敢停”的伦珠依然坚守在灾后重建一线,保障运送物资车辆安全。
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西藏公安有千千万万个伦珠始终坚守岗位、忠于使命。
在西藏公安,“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在孔繁森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阿里,海拔5118米的喀喇昆仑山脉腹地,日土县公安局泉水湖公安一级检查站全力筑牢西藏“北大门”安全屏障。10余年间,这里先后有4名民警长眠泉水湖畔,用生命践行使命;海拔4810米的冈仁波齐峰脚下,阿里边境管理支队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民警辅警在年平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50%的恶劣环境下扎根边疆、忠诚履职。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60年砥砺前行,西藏公安用实际行动证明:精神的高度永远高于海拔的高度。
进入新时代,西藏公安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和“孔繁森精神”,在一次次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激发力量,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之路,大力推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如今,西藏公安“一张网、一平台”建设应用有效推进,“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断完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高效运转,“智慧公安”“两队一室”“一村(格)一警”等改革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和科技赋能实战水平不断提升……
栉风沐雨六十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人民公安护航西藏自治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奋楫扬帆再启航,西藏公安将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忠诚履行神圣职责,努力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