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度融合模式 护航民族团结进步——山南市司法局推动司法行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形有感
近年来,山南市司法局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山南民族地区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将司法行政职能深度融入民族团结工作大局,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护航团结、和谐共融之路,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强劲法治动能。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山南市司法局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必修课,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近年来,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组(扩大)会、专题研讨会、工作推进会和政治理论学习会等,做到凡会必学、逢会必讲,组织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30余次。常态化开展“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宣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隆子县玉麦乡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巾帼关爱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参观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山南市博物馆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巩固拓展市局以及各县(区、市)司法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打造了雅砻人民公园“法治主题园”、普法责任田、法律图书角等多个法治文化阵地,创建了1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不断凝聚起干部职工的思想共识。全局干部职工中包含藏、汉等民族,促成民族团结通婚家庭4对,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凝聚共识、增进情谊,共同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卷。2022年被评为山南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以普法宣传为载体,充分发挥普法宣传润民心作用。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山南市司法局努力推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整合司法行政力量,打破传统普法模式,创新“服务+普法”互动形式,突出宣传《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利用每年5月“民法典宣传月”,开展了“典”进企业、网络、夜市、文艺、边境等系列活动,以及“‘典’九进”主题活动,通过法律宣讲、上门送法、线上竞答、趣味游戏、法治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能力,助力企业防范化解风险。重点关注青少年、农牧区群众以及僧尼等重点人群,深入开展以“法润边疆”为主题的普法边疆行,创新开展法律“五进”(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进寺庙),组织20余名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深入边境4县(市)开展了“法润山南边疆行 法治阳光暖基层”法律服务活动,切实提升各民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全面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法治保障。近年来,全市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1万余场次,累计受教育群众达120万余人次,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南、法治山南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人民调解为纽带,在以调促稳中增进民族“大团结”。做好民族工作,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共同性是主线和方向,差异性是要素和动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组织开展全市专职人民调解员培训暨大比武活动,不断提升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调解成功率。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调解资源,做好“诉调对接”“防调对接”,实现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近年来,全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枫桥式”司法所、金牌调解室等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103406次,受理调处矛盾纠纷3613件,成功调处3538件,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98%,切实让各族人民在矛盾纠纷化解中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社会主义法治的温暖。
以法律服务为保障,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积极将公共法律服务打造成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护全市和谐稳定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依托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平台,充分发挥“1+1”援助律师、社会值班律师职能作用,为各种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近年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接待法律咨询390人次、代写法律文书50份、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1件,为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提供法律帮助7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6万元。以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为重点,不断筑牢司法行政底线工作。依托“一体化平台+警综平台+矫正小组”的模式,将社区矫正工作嵌入村居(社区)社会治理体系中,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面管控、精准管控。同时,关注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人员这类特殊群体,在做好既定监管措施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联合贡嘎县司法局在企业设立安置就业基地,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人员就业;邀请第三方心理服务机构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进行情绪压力调控;扎囊县司法局协调自治区监狱联合为在册社区对象开展亲情帮教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一直在身边,温暖关怀一直在身边,各族人民法律服务保障一个都不能少。
以援藏工作为桥梁,不断增进内地与西藏法治交流。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湖南、湖北、安徽三省司法厅同山南市司法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交融汇聚、多元一体,不断提升法治建设创新力。每年市县两级司法行政系统接受三省援助资金近120余万元,将80%的援助资金向基层倾斜,进一步让县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三省先后分批选派15名公证业务骨干开展业务指导,带动培养4名业务骨干,对开展新型公证业务和提升公证质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先后选派28名同志赴三省司法厅进行了为期1-2月的挂职锻炼,学习人员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为持续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三省司法厅的协调帮助下,12个县(区、市)均设立了分所,彻底帮我们解决了“无律师县”的问题。三省还持续实施“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和援藏律师服务团项目,有效缓解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问题,实现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以援藏工作为桥梁,促进内地与西藏各民族法治干部人才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山南市司法局将以“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为奋斗目标,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持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