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法律服务破跨省工伤难题 为务工人员权益保驾护航
近期,林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值班律师专业法律服务为核心支撑,成功推动一起历时两个多月的跨省务工人员工伤赔偿纠纷高效化解。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统筹协调下,值班律师深度参与案件法律分析、争议解读、协商促成全过程,为四川乐山务工人员邓某某争取到符合法律规定的合理赔偿,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彰显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导下,专业法律服务在民生纠纷化解中的关键作用,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一、施工受伤引纠纷,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快速响应
2025年7月15日,邓某某入职某工程公司承揽的林芝某跑道施工项目,担任电钻操作工。9月24日,邓某某在施工过程中不慎受伤被送往医院救治,经诊断为左桡骨下段骨折。事故发生后,双方就工伤赔偿责任认定、金额计算等问题产生较大分歧,赔偿事宜迟迟未能达成一致,协商陷入僵局,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困境。
林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接到求助后,高度重视此类涉民生、跨省纠纷的化解工作,第一时间指派经验丰富的值班律师介入案件,安排公法中心调解员配合开展工作,确保纠纷得到及时、专业的处理,为后续化解奠定基础。

调解现场图
二、情理法融合促和解,值班律师多维度破解难点
在林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统筹部署下,值班律师与调解员紧密配合,以法律专业为核心,以情理为辅助,多维度突破调解瓶颈。
(一)精准研判,锁定核心法律争议
值班律师迅速开展案件梳理工作,通过查阅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精准锁定案件三大核心难点:一是双方当事人对赔偿金额预期差距较大;二是邓某某对工伤赔偿标准不了解,担心权益受损,存在不合理诉求预期;三是承包方对赔偿项目的认定存在疑问,未充分认识自身法律责任。值班律师将这些模糊争议转化为清晰的法律问题,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交详细法律分析报告,为调解策略制定提供专业参考。
(二)分侧沟通,靶向消除认知偏差
针对双方法律认知盲区,值班律师和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一方面向承包方某工程公司详细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工伤赔偿的规定,说明用人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向邓某某耐心讲解工伤赔偿的法定标准和计算依据,帮助其建立合理的赔偿预期。
经过多轮磋商,在值班律师专业引导与调解员协调配合下,双方最终找到利益平衡点,认可基于法律规定核算的赔偿方案,顺利达成和解协议。
三、多元化解凸显优势,专业服务彰显价值
本案通过“值班律师专业支撑 + 调解员协调”的模式化解纠纷,相比传统诉讼程序展现出显著优势,充分体现了专业法律服务的价值。一是在效率方面,林芝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受理纠纷到达成协议仅用时三天,大幅缩短了纠纷处理周期,有效避免邓某某因赔偿滞后影响后续治疗,切实解决了其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在成本方面,全程为当事人免费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当事人无需承担诉讼费用,大幅减轻了双方经济负担,充分彰显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公益性;三是在效果方面,调解过程中值班律师以法律明确责任,调解员以情理进行疏导,不仅成功化解了矛盾,还注重修复劳资双方关系,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有效防范了后续纠纷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