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县法学会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样板县工作布局

发布时间:2025-10-03  来源: 比如政法  

 近年来,比如县法学会持续在推动完善组织构架、凝聚专业法治人才、深化多元法律服务供给上下功夫,将法学会建设作为推动完善比如“一县一城四区”工作布局重要内容,与规范建设县、乡综治中心同部署、同推动,将法治触角延伸至乡镇,发挥法学会会员专业职能,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为推动平安比如建设贡献法学会力量。


完善基层站点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法学会基层站点服务能力,比如县立足基层治理工作大局,坚持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纳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重要内容,既提高综治中心入驻专业性力量,又规范法学会对外窗口,进一步发挥县法学会法治服务职能。目前,比如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已入驻1个县级综治中心、10个乡镇综治中心,实现县、乡两级全覆盖。

    综治中心不是新事物,但如何有效规范,却是个大难题。为有效打造乡镇综治中心建设模板,探索解决在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县将乡镇综治中心先行建设工作放在了县城所在地比如镇,为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够、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比如镇以充分利旧为原则,将镇综治中心与镇司法所有机融合,实行法学会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多站点合一,同时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专门法治力量,充分发挥镇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枢纽作用,建立起一套以日常纠纷分流办理、重大矛盾集中解决的工作模式,有效提高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效率。今年以来,比如镇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3起,涉及资金148.7万元。

















推动矛盾纠纷调处









   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化、法治化水平,比如县充分发挥法学会成员专业优势,积极让法学会成员与综治中心各进驻单位协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协助调处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同时还邀请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入驻,为县综治中心日常法律服务提供指导和帮助。今年以来,比如县综治中心累计调处矛盾纠纷341件,涉及金额2180.8万元,其中由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调处疑难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8起31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980余件。

   作为全县两个自治区级金牌调解室之一,白嘎乡“朗扎调解室”以擅长调解家庭邻里纠纷和边界草场纠纷而闻名,但作为人民调解力量,其法治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始终制约着“朗扎调解室”更进一步的发展优化。自乡综治中心建立以来,白嘎乡始终坚持致力于推动人民调解法治化进程,既推动法学会服务站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又组织人民调解员入驻法学会服务站参与工作,一边调解矛盾一边规范自身,同时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员依法调解水平。如今,白嘎乡各个基层人民调解员口中保持“道理”的同时,也渐渐开始多了一些“法律”,真正让“德治”与“法治”在矛盾纠纷调解中深入融合,切实提高调解成功率。今年以来,白嘎乡综治中心调解矛盾纠纷71起,涉及资金253.8万余元,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23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深化法治宣传教育









   知法、懂法,是守法的前提。为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全县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比如县法学会组织各级会员,在三月法治宣传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虫草采集期、六月平安宣传周等重要节点,走上街头开展集中法治宣传,同时通过法治副校长、包村干警、驻寺干警等基层法治力量,区分不同人群,针对性开展法治宣传,进一步拓展宣传阵地,切实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精准化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45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宣传品1.5万余份,受教育群众7万余人次。

   为切实做好校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县全面推动学校法治教育“1+1+N”模式,从县法学会会员和政法干警中优中选优,为全县18所中小学校配齐法治副校长,同时安排法治意识较强的老师担任学校法治辅导员,选树302名优秀学生担任法治委员,常态化开展校园法治教育,有效营造校园学法遵法守法氛围。全县政法机关立足自身职能,通过模拟法庭、检察开放日、警营开放日、法治第一课等形式,邀请青少年学生进入政法机关,在参观司法审判和案件办理过程中,切身体验法律的公正严谨和威严,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


拓展法治服务触角









   比如县地广人稀,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虽然已经覆盖到乡镇,但仍难以及时服务到部分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群众,为进一步提高法治服务效率,比如县结合工作实际,设计打造“数字比如”信息系统,加大县域数据资源整合,构建完善“PC端+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三位一体的“数字比如”全功能平台,规范群众诉求采集、业务归口分流、事件办结反馈等工作流程,组织专家线上答疑,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打造“法律小讲堂”“法润比如”等线上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开展普法,全面提升法律服务效能与普法覆盖面。

  “太阳能发不了电,肉和酥油放不了几天就坏,真把我愁坏了”。2025年8月15日,夏曲镇人民法庭在接到牧民达某的电话后,驱车80公里直奔牧场,上门解决这一桩售后保障纠纷。针对辖区地域广、牧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夏曲镇人民法庭充分发挥“车载流动法庭”的积极作用,组派优秀法官深入牧区,把“坐堂问案”变为“上门服务”,对受理的家庭邻里、赡养抚育、经济债务等案情简单的民事案件进行第一时间调解、审判,切实把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消除基层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今年以来,夏曲镇人民法庭“车载流动法庭”累计下村服务16次,总行程6000余公里,巡回办案56件,开展以案代训,以案代宣法治宣传活动12次,切实把法治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