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试点探索“4+3+3”工作模式 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4-02-23  来源: 林芝政法  

  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街道社区。林芝市坚持以创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为路径,以巴宜区为试点,探索开展“4+3+3”工作模式,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好保障、做活治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党建创新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以“四项举措”提升领导力

 建组织领导。建立以巴宜区委书记、区长为双召集人的议事协调机制,定期调度工作、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区委统筹、街道负责、部门协助、社区落实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研究制定《巴宜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目标措施,明确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建责任体系。建立区委书记主导“书记工程”、街道党工委书记管好“责任田”、社区党委书记肩负“操盘手”、网格支部书记延伸“长触角”四级书记抓城市党建促基层治理机制,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网格链条。探索建立社区党委6个,全覆盖建立网格联建党支部22个,推动住宅小区党组织应建尽建,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链条。按照就近就便、属性相似的原则,采取功能化改革的办法,多网格抱团组建联建支部,实现网格与网格党组织高度融合。建大工委大党委。结合街道社区需求和短板弱项,协调35名市直和区直部门领导干部,吸纳辖区内各行业、社区党员25名,兼任“大工委”“大党委”委员,打破以往层级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区域化组织程度,构建起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以“三项工作”提升凝聚力

探索组建多元化城市社区队伍。以机关党员“双报到”工作为契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97份,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4358人次,真正把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推动社区工作力量下沉,选聘组建60名服务优、素质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专业化服务。建设多元化服务队伍,将退役军人、学生、物业、外卖小哥、网约司机等群体纳入服务队伍,协商共治激发治理效能。目前,巴宜区共有各类服务队22支,涵盖文化惠民、矛盾化解、应急处突、环境保护、扶危济困等基层治理领域的方方面面。探索推进精细化城市社区管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按照1个包保单位、1名专职网格员、1名网格民(辅)警、若干名联户长(楼栋长)的“1+1+1+N”模式制定包保责任体系,健全矛盾问题调处长效机制、联动包保力量现场调解机制,以及街道“大工委”周例会交办、月例会商办、联席会联办的问题解决机制,创新采办分离工作模式,处置街道社区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探索开展精准化城市治理服务。创新“服务最大化、办公最小化”的现代社区管理运行模式,推动“服务员”进家庭,认领解决居民“微心愿”年均133个,开展扶危济困筹集善款年均15万余元。推动“服务队”进网格,创建“老兵”“陪读妈妈”等志愿服务队,与219家市(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建“红色朋友圈”,联合开展文艺演出、设施补修等活动121场次。推动“服务团”进社区,创建“启航教育班”“扎念普及班”“寒暑假托管班”等10个“五社联动型”服务团队,以“小切口、大服务”更好惠及各族群众。

以“三大保障”提升引领力

    强化资金保障。投资2100余万元完成3个社区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建成6个红色驿站,“15分钟服务圈”功能基本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分批分类建设6个网格工作站,建成2个街道办综治中心,争取市财政资金1000万元,配套本级财政2267万元支持基层治理工作,确保有权管事、有钱办事。强化科技保障。建立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的工作体系,打造综治信息系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等融合服务平台,将网格划分、基础数据、指挥体系、网格队伍、办理事项、办理流程等要素接入,形成“一平台统筹、多网络融合、全方位覆盖、多领域共享”的信息化治理格局。目前,巴宜区建设1套县级综治平台和视频联网系统,9套乡镇(街道)级综治视频联网系统,接入各类监控资源10405路,实现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实时监控、分析研判、指挥处置。强化制度保障。街道社区构建专班化组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机制,破解物业管理、城市智慧化集成、新就业群体管理等“老大难”问题。建立平时驻网格、战时抓集中的平战转换机制,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分类组建巡逻、应急、救援、医疗等小组,形成“一支队伍统管、小组分工协同”模式。探索推行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推动物业党支部建设,组织社区党员在居民商讨会、居民说事会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