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社区:“一领两议五步四治”模式,助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06-15  来源: 拉萨政法  

八一街道八一社区坚决贯彻落实全市、全区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要求和肖友才书记讲话精神,聚焦“三大目标”、坚持“四化融合”、实施“五项工程”,以城关区“五五工作法”为指引,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目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施“一领两议五步四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取得一定实效。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求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为先锋,党旗是标志、党组织是主体、党员是骨干。为建强基层治理“根系”,八一社区党委通过科学划分成立3个网格党支部,细化7个楼院党小组,实现精细到户、精准到人,“红色网格”分布图已初步呈现。实行党员身份网格长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实现了以党员为主体让党建引领、精细服务无“微”不至,为持续优化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力”。按照“党员认同、群众认可、组织认定”的原则,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网格党支部推荐等方式,选定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好、组织带动好、群众威望好、作用发挥好的党员中心户7个,由社区党委统一制作“党员中心户”门牌、逐户挂牌,推动党员中心户亮身份、担责任、树形象。

整合两类会商形式,激发社会多元治理主体活力。八一社区探索实行“党支部委员会+居民议事会”的“两会”治理模式。党支部委员会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两委”委员组成;居民议事会由辖区党员代表、网格员、社区民警、联户长、居民骨干等组成,并推选出有责任心、有影响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居民作为议事会组长。今年以来,居民议事会针对社区内部公共问题,如居民公约、环境优化、小区安全等5个议题进行收集和协商,党支部委员会则针对各项议题的可行性操作进行沟通确认。最终召开居民议事会3场次,协调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件,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纠纷1件。通过“两会”治理模式,明确了基层治理组织架构。此外,拟定《居民议事会章程》制定议事小组管理公约,规范议事行为,明确小组成员任务和职责,激发社会多元治理主体活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灵活运用五步议事手段,不断提高网格服务水平。居民在想什么?居民对社区治理有什么需求与期盼?如何解决居民的烦心事、揪心事?为解决这些一直萦绕在基层工作人员心头的问题,八一社区积极探索推进“集、形、议、办、督”的五步协商议事法,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机制,推动社区在民主协商过程中集民智、聚共识、促和谐,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是“集民需”。通过“敲门响铃”“结对认亲”等方式,让“有事找网格员”成为习惯,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工作模式,多走访、多询访等方式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并逐一收集整理分类,制成“红色网格”民情民意记录本;二是“形民题”。带着民情民意记录本记下的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由“党支部委员会+居民议事会”的“两会”成员进行讨论居民群众提出的议题,形成最终议题清单;三是“议民题”。根据议题内容,定期组织开展居民议事会,引导居民充分表达建议意见,现场商议解决措施及方案,避免议而不决;四是“办民事”。创新“1+1+1”三合一模式,由党支部牵头1个议题明确1名社区工作人员落实跟进,结对1家驻地单位协助解决;五是“督民评”。落实反馈评价机制,对议题落实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居民监督、评议。八一社区着眼于群众实际需求,依托五步协商议事法破解民生难题,有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符合社区实际、多方共同参与、过程公开透明的议事自管模式解决了居民的心头事。

以“四治”融合为载体,横纵发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八一社区辖区人口结构多元化、人口量密集化,围绕小区环境、停车难、娱乐设施、消防安全、治安信访等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诸多挑战。针对小区治理难点,八一社区践行“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四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打造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一是社区事务自治。通过组织本社区居民定期开展协商议事会,解决基层治理诸多问题,如高龄独居老人探访、小区内部公共设施维护、小区外来车辆停放等,推动实现社区内部事务自治;二是社区管理共治。汇聚社区网格员、网格民警、联户长、居民党员等服务力量,形成治理合力,以“1+4+X”模式统筹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三是社区文明德治。通过在职党员“双报到双积分”活动和志愿者积分兑换和优秀志愿者表彰活动,倡导文明新风,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治理的温度;四是社区秩序法治。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法律宣传进社区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居民法律素养。在上述“四治”基础上,不断扩大群众参与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让居民群众感受到自我参与带来的变化,大力营造辖区内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