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在线】破壁垒·连民心·筑平安—琼结县拉玉乡多举措创新基层治理工作小记
暮色中的拉玉乡,海拔3800米的雪山群峰被夕阳染成金色,平安巡防车的蓝红警灯穿透薄暮,缓缓驶过柏油路,与民居窗棂透出的暖光遥相呼应。
综治中心的调解室里,索朗更参正耐心调解群众纠纷,电子屏上的“三色预警”数据随键盘敲击声实时跳动。一场悄然推进的基层治理革新正重塑着雪域边陲的平安图景。
近年来,琼结县拉玉乡以“平安西藏”建设为引领,通过“三所联勤破壁垒、双网融合细治理、一站式调解化纠纷”三大创新举措,实现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到“体系统筹”的跨越,为基层治理
贡献了鲜活样本。
“三所联勤”破壁垒——构筑应急处突“铜墙铁壁”
以前,基层司法所、消防工作所、派出所各自为战,曾面临“力量分散、协同不畅”的治理痛点。拉玉乡打破条块分割,创新构建“1+3+N”联勤机制——以综治中心为“1”个统筹枢纽,整合司法调解、消防救援、治安管控“3”方核心力量,联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兵、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平安义警、乡贤能人等“N”元社会资源,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处置协同”的应急处突体系。2024年汛期,辖区突发山体滑坡预警,联勤机制迅速启动:派出所第一时间封锁危险路段,司法所同步开展受影响群众法律疏导,消防工作所搭建临时安置点,三方配合仅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群众转移、道路保通等工作。数据显示,联勤机制运行以来,全乡应急响应时间缩短40%,跨领域联合执法效率提升60%,真正实现了“1+3>4”的治理效能。
“双网融合”细治理——编织民生服务“神经网络”
如何让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户农牧民?拉玉乡给出“网联共治”的创新解法:将5名专职网格员与118名“双联户”户长拧成“双网”,开展覆盖全乡1100余户的“叩门行动”。网格员背着“民生台账”走村入户、户长带着“联心卡”串门问需,共同完成农牧区“一户一档”心理健康建档汉藏工程,同步搭建红、黄、蓝“三色预警”系统,对重点人群实施动态管理。
“阿佳(大姐),最近家里青稞长势如何?有困难随时按联心卡上的电话号码找我。”网格员达娃的日常走访,不仅是信息采集,更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依托“网(网格员)+联(‘双联户’户长)E通”微信群,平安宣讲队每月开展汉藏双语普法课堂,平安巡防队昼夜守护牧场,志愿服务队定期上门为孤寡老人义诊……如今,全乡98%的民生诉求在网格内解决,“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乡”的治理目标渐成现实。
“一站式调解”化纠纷——兜起民生大小事
在乡综治中心二楼,“索朗更参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卡通Logo格外醒目。这是以“90后”专职人民调解员索朗更参为核心打造的拉玉版“枫桥经验”阵地。整合司法、信访、妇联等乡直“五办三中心”的资源,推行“接待、调解、回访”一站式服务,累计化解邻里纠纷、婚姻纠纷、经济纠纷等矛盾200余起,调成率达98%。“去年,两家群众因牦牛越界啃食草场起了争执,索朗更参带着我们用‘背靠背调解法’,既讲法律又讲‘糌粑情谊’,不到一天两家就握手言和了。”调解员索朗更参的工作经历,折射出拉玉乡矛盾化解的“温度”与“智慧”。依托工作室,全乡建立“纠纷排查—分级预警—多元化解—跟踪回访”闭环机制,2025年至今,信访量同比下降35%,“有事儿就找小更参”成为农牧民群众的口头禅。拉玉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机制创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一线,让农牧民群众在平安建设中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如今,从“三所联勤”的力量整合,到“双网融合”的精细服务,再到“一站式调解”的温度守护,拉玉乡综合治理的生动实践,不仅筑牢了基层稳定的“铜墙铁壁”,更勾勒出一幅“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