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巴宜区:激活城市网格化治理巨能量
近年来,巴宜区以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为抓手,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堵点,主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从网格化服务管理物理、组织、信息、效能、保障等五个维度入手、破局,激活城市网格化治理巨能量。

巴宜区觉木街道双拥路社区
科学合理划分网格,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巴宜区地处林芝腹心区、进出藏人员密集区,总人口超过8万人。为确保网格划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实用管用,巴宜区将城乡结合部纳入网格划分范围,按照“任务相当、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平战一体”原则,综合考虑每个网格内的人、地、物、事情、组织、房屋等要素,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后先后作了3次调整划分,以交通主干道、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划分网格251个,实现城区商铺、工地、186个居民小区等各类场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
整合后,各职能部门不再另行划定网格,确需依托网格开展的工作,严格执行网格事项准入制。100余家市直、区直单位以党员“双报到”’、共建共驻形式入驻社区、包保网格,实行内外环无交叉闭环管理,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构建了“人人入网、事事入格、网运行”的基层网格化治理格局。
强化红色党建引领,坚守党的领导“一条线”
巴宜区建立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总)支部→小区(楼院)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双联户)”五级组织链条,协调落实18名市直和区直部门领导干部兼任街道“大工委”委员,吸纳辖区30名行业、社区党员兼任社区“大党委”委员,建立网格党支部49个,小区楼栋党小组24个、党员中心户(双联户)198人,创新探索“网格+楼栋长”社区治理模式,在原有幸福小区区网格党支部基础上,细分设立11个楼栋小组,选配29名党员、联户长担任“红色楼长”。
太阳城小区建成后,开发商准备将地下停车场车位对外出售,已经入住的住户车子停不进去,需要和外来车辆缴纳一样的停车费。“了解到这一问题后,我们积极对接住建、发改等部门,协调开发商将车位以较低的价格租给小区住户,这一矛盾已经得到阶段性解决。”白玛岗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邢薇介绍说。
巴宜区坚持以解决小区设施老化、供水水压低、停车难等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问题为靶向,量身定制《佳颂社区楼栋长管理制度》,清晰界定楼栋长职责,精心打造“红色楼长·邻聚力”特色党建品牌,将治理单元从网格层级细化至楼栋层级,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强化信息网络运用,下好共享共治“一盘棋”
巴宜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以信息网络为突破口,以微信群为平台,搭建线上服务渠道。城区组建171个网格服务微信群,入群居民26000余人。同时,线下制发“三感守护卡”6000余张,制作安装网格化服务管理公示牌360张,向居民群众公示所属网格、网格民警、社区工作者信息,公布报警、火警、妇女维权、检察监督、诉讼服务等热线电话15部,弥补线上群众反映渠道空白。
为更好统筹指挥调度力量,破解场地空间不足、人力多头布建等实际问题,巴宜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推动维稳指挥部指挥调度机制与综治中心指挥调度体系对接融合,将网格服务管理中心、综治视联网会议中心、110指挥中心联结联建,整合多系统实现维稳指挥和综治调度信息化、可视化纵横联通,全力打造“一网采集、统一研判”数据中枢和“一张网、一平台”指挥调度体系。
坚持服务人民为本,拧紧服务群众“一股绳”
按照“一对多”“多对一”要求,统筹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民警、双报到单位干部、“两企三新”党组织、街道大工委委员、社区大党委委员、“两代表一委员”、医疗行业、美团骑手等12支服务力量,线上通过入驻网格居民服务微信群、“网格+”居民服务微信群、网格联络群,线下通过“网格吹哨、单位报道”模式,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格化服务管理提质增效,及时高效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更好地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宇拓公园附近的自驾营地存在晾衣场地较少,新能源车缺少充电桩等问题。“原先受权限职责所限,社区解决这些问题难度较大。”尼洋社区党委书记李宁介绍说,通过“双报到”机制,社区向上级部门积极反映问题,对接林芝市的市政、城管等部门,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拿出了解决方案。“目前,招标工作已经完成,营地提升工程正在施工。”李宁说。
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巴宜区收集解决辖区居民群众诉求2723个(包含民生、公共服务、矛盾纠纷事项),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绘制长远发展“一张图”
制定《林芝市巴宜区关于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网格)报到服务的实施方案》《林芝市巴宜区白玛岗街道网格管理办法》《林芝市巴宜区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网格服务力量职责任务,深化“网格号召,部门报到”,为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有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