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绽放“象雄梅朵”:阿里女法官用法治温情守护妇儿权益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一群身着法袍的女法官以“象雄梅朵”(藏语意为“阿里之花”)为名,在世界屋脊绽放出司法为民的绚丽之花。2023年10月,阿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阿里中院”)成立“象雄梅朵”女法官维权工作站,整合噶尔县“红柳花”女子法律服务站、札达县“女子巡边”合议庭等特色团队,构建起覆盖阿里地区的专业化妇女儿童维权体系。如今,这支由女法官组成的队伍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牧区帐篷、社区居委会,用“公心、细心、耐心、爱心”“四心”精神,让“象雄梅朵”的芬芳飘遍阿里大地。
从“法庭”到“家门口”:司法服务的温度延伸
“以前遇到家庭矛盾只能忍,现在社区公示栏上就有法官电话,打过去就能得到帮助。”阿里狮泉河镇德吉社区副主任久美次仁告诉记者。工作站创新构建“社区+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机制,在辖区、社区设立法官包片公示栏,预留直线沟通电话,打造“家门口”的诉讼服务新模式。

去年,工作站处理一起离婚纠纷时,为保护两名未成年子女权益,驱车230公里前往当事人居住地。调解中,夫妻双方虽同意离婚,但对孩子抚养权争执不下。女法官团队通过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结合当地婚俗习惯,最终促成双方就子女抚养、探望权达成一致。这场“家门口”的调解,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在情理法交融中“好聚好散”。

女法官在当事人所在社区现场调解

调解结束后当事人回家途中
走进阿里中院的“温馨调解室”,藏式家具与暖色调装饰取代了传统审判庭的铺排陈设。“家事案件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要让当事人感受到家的温度。”阿里中院民一庭庭长、工作站负责人达瓦桑姆介绍说,这里通过营造温馨气氛,让当事人在放松状态下化解矛盾。在这种“柔性司法”理念下,2024年以来,工作站诉前调解结案225件,诉前调解成功率高达97.74%,发出阿里地区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父母保障未成年子女权益;创新推出制式《离婚证明书》,既解决诉讼离婚无离婚证的困扰,又保护当事人隐私。
用脚步丈量正义:草原上的“流动法庭”
“车载流动法庭出动175次,行程6.59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约一圈半”,这组数据记录着女法官们的坚守。今年7月,工作站的女法官们带着“法律工具箱”走进札达县加荣村,把庭审现场变成了“院坝课堂”。先跟牧民们唠家常摸清法律需求,再用藏汉双语结合本地婚姻家庭真实案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讲成“大白话”。从财产分割咋算到遭遇家暴咋办,现场支的招儿都实在管用。法官答疑后,还推广抖音线上法律咨询平台,让法律服务“不打烊”。

深入札达县加荣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阿里地区地广人稀,传统普法方式难以覆盖偏远牧区。她们创新打造“线上+线下”普法模式:“三八”妇女节当天,在阿里地区行署广场开展“法韵巾帼”主题活动,抖音直播间吸引9000余人观看,现场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她们走进阿里地区陕西实验学校,通过“法治知识问答抽奖”“法治版你画我猜”等趣味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会自我保护;藏历新年期间,她们走访慰问单亲家庭,为单亲妈妈和孩子送去慰问金和心理疏导。“我们多走一步,群众就少跑十里。”阿里中院法官、工作站人员潘旭章告诉记者。正是这一步步的丈量,让法律知识走进了草原深处,让维权意识扎根在群众心中。

在阿里地区行署广场开展“法韵巾帼,守护权益——共筑和谐家园”主题宣讲

六一儿童节期间走进阿里地区陕西实验学校开展“象雄梅朵护幼苗,法治阳光伴童行”主题宣传
绽放在高原的法治之花
去年12月,阿里中院举行了“象雄梅朵”女法官工作站揭牌仪式,阿里地区妇联、地委政法委等21家单位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时刻。“女法官们用专业和温情,把司法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阿里地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索朗说。工作站自挂牌成立以来,接续开展反家暴、反校园霸凌等法治宣传,举办“法律进校园”“法律进村居”活动,受益妇女儿童2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力度,被授予“2024年度西藏自治区巾帼文明岗”称号。

揭牌仪式现场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儿童是未来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的重要论述为工作站和妇联工作锚定了前行方向。如今,这支“象雄梅朵”队伍正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在雪域高原续写着法治护航的故事——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更是边疆妇女儿童最坚实的守护者,用坚守与创新让法治之花在世界屋脊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