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里,他的这一波操作,让嫌疑人瞬间溃败……
“瞳孔微微一缩,眼底仿佛有凌厉的光闪过,正襟危坐霸气侧漏、凛凛可畏,问讯铿锵有力一针见血,直抵人心。”千万别误会,这样的话不是出自什么小说,而是重庆市南岸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的民警用来形容同事段华的。现行命案破案率连续十余年达100%、累计破获各类案件1000余件、打处犯罪嫌疑人500余人……是属于段华的警营成绩单。
25年前,怀揣警察梦的他加入南岸区公安分局,成为一名警营新人。25年后,因敢于担当冲锋、办案作风雷厉风行、侦查思路灵活多变、审讯风格气势逼人,他在同事们嘴里多了个“刑侦李云龙”的雅号。
警营小白如何炼成“刑侦李云龙”,来看刑警段华的成长故事。
圆梦警营 刑侦新人初长成
“能成为一名福尔摩斯一样的警营侦探,从细微之处抓住坏人的马脚,将他们绳之以法,是我从小的梦想。”
1996年,怀揣警察梦的段华从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现重庆警察学院)毕业,进入南岸公安分局成了一位民警。那一年段华21岁,和所有心中有梦的青年一年,他想在警营大显身手。
初入警营,他是涂山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为了尽快熟悉自己辖区8000余名居民的基本情况,他主动走进辖区,作自我介绍、和居民拉家常。“刚开始那阵,一年怕是快有300天泡在辖区里。”
社区民警的工作忙碌而充实,也能深入基层为老百姓服务,但是,段华更想成为一名与犯罪分子硬碰硬的刑警。因此,在完成社区民警工作之余,他利用休息时间跟着派出所老刑警们学习破案、抓捕等技巧,还跟着他们一起出警。
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进行刑侦工作,段华还自学法律、法规。最初几年,他以派出所为家,周末和节假日也基本在办公室度过。
看着段华对刑侦工作如此上心,又学得快,老同事们都愿意带带他。派出所也充分尊重段华的选择,将他调到了刑侦岗位上。
胆大、心细、不放弃 现行命案破案率连续10余年100%
俗话说“人命关天”,因而“命案必破”这四个字从段华成为刑警的第一天起就深深烙在他心里。如何做到“命案必破”?在他看来,除了团队要做到命案不破、力量不撤、班子不散外,民警个人更应该做到胆大、心细、不放弃。
2011年12月底,他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值守,一则报警电话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报警人称其独自租房居住的女儿燕某已失联24小时以上,手机无人接听,敲住所的门也无人应答。
接到报警后,段华第一时间和同事赶到了燕某的出租屋所在地。敲门无应答后,民警强行破门,发现燕某在家中被害。
据段华回忆,当时这起案件的难点是案发现场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如何找到犯罪嫌疑人?先从被害人的关系人开始排查。段华和同事很快梳理了燕某的关系人,从父母、朋友再到同事,30余名关系人很快被确立。随后,段华和同事们兵分四路,对关系人进行走访。遗憾的是,这次为期3天的排查并没能锁定嫌疑人。
段华再次走访了燕某的住所。
小区出入口的一则房屋租赁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顺着这个偶然发现的线索,段华对燕某的手机联系人进行了再次梳理,一个前后两次打给燕某、又已被注销的陌生电话进入他的视野。随后的排查验证了他的判断,燕某出事前两天曾有人表示来看房!
经过层层侦查,嫌疑人蓝某最终被锁定。蓝某以看房为借口,先在受害人家中踩点,然后以确定租房为借口,进行入室抢劫,并意外将被害人杀害。最终,段华带领民警迅速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还死者及家属公道。
事后,南岸区公安分局复盘此案,认为该案的成功侦破,正是由于段华高度的敏感性和对细节的深究细研。
“每次发案总是第一时间到达案发现场,对现场进行客观、全面、细致、严谨的勘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大限度提高现场证据在侦查破案中的利用率,为侦查破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丰富资源。”这是同事郭健眼中的段华。
数据显示,在段华的牵头下,南岸区现行命案破案率连续10余年达100%。
从警25年见证刑侦技术蝶变
今年是段华进入警营的第25个年头。回忆这25年,最让段华感慨和欣慰的是见证了刑侦技术的蝶变。在他看来,要做好刑侦工作,除了充分发挥好走访、摸排等传统手段的作用外,高度关注科技技术更新发展,充分依靠新科技新技术更是成功破案的关键所在。
今年3月,南岸一小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报警人邓某称在家中遭遇抢劫。段华和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取了受害人家中监控。但因为歹徒全副武装,完全不能辨认出任何有用的体貌特征,现场也没有留下任何物证。
“当时这起案子影响很大,小区业主,物业、社区、街道都很紧张。入室抢劫的性质很恶劣,如果不能破案,必然会引起社会恐慌,市民也会质疑公安机关。”段华回忆。
如何获得有用的案件线索?段华决定从小区周边监控入手。
该小区三面环山,视频摸排范围广、难度大。为此,技术组出动多名技术民警连夜调取查看周边十余公里的监控视频,勘查周边现场。“没有任何有用线索,排查二、三十公里范围内的视频,全靠经验。当时技术民警眼睛都快看瞎了。好在大家经验丰富,最后发现了有用线索。”段华说。
段华和同事兵分四路走访摸排,最终结合大数据研判,锁定犯罪嫌疑人张某,并速度出动民警将其成功抓获。
这起案件从案发到成功破获,用了2天时间,出动警力20余名。段华坦言:“如果不是多种刑侦技术的应用,这次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破案。如今要做刑侦工作,就要顺应‘大数据’时代刑侦工作的发展,利用网络、技能、智能为公安工作提供更多可能。”
逢恶必“亮剑”累计破获案件1000余件
“瞳孔微微一缩,眼底仿佛有凌厉的光闪过,正襟危坐霸气侧漏、凛凛可畏,问讯铿锵有力一针见血,直抵人心。”这是同事眼中段华办案时的状态,也因此,段华时常被调侃“‘杀气’十足,有点恐怖”。事实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杀气”是逢恶必“亮剑”的“剑”气、是法律赋权压倒一切罪戾的底气、更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正气。
2015年10月,南岸区公安分局破获了一起盗转抢案件。段华回忆,当时通过分析,专案组明确嫌疑人黄某的女友李某后,段华迅速找到她并询问相关事宜,同时告知其一旦得知男友下落,要第一时间报告公安机关。
黄某落网后,专案组侦查发现李某有重大包庇、窝藏嫌疑。但李某到案后,面对女侦查员的审讯却百般抵赖、胡搅蛮缠,拒不交代犯罪事实。段华分析,“李某一是畏罪,二是主审人员是女性,而女性与生俱来的特性,客观上让李某产生可以抵赖脱罪的侥幸心理。”
随后,段华参加审讯并主审。
他猛地推开审讯室房门,快速走到李某面前,紧盯她的眼睛。李某像被惊到一样,眼睛快速闪躲,头向下低,身体开始发抖,铐着的双手不自觉揉搓。很明显,李某在刻意调整呼吸,尽力让自己保持平静。但是段华没给她机会,而是直奔主题,用洪亮的嗓音连连发问持续压迫。
随着段华连珠炮一样的发问连续砸来,李某身体抖动得更厉害,面部肌肉开始跳动,眼睛快速眨动,不自觉地看向左右,双手本能地想举起来捂住耳朵。但审讯椅限制了她的动作,她僵硬地坚持着。段华趁热打铁,又是一番连珠炮。最终李某心理防线崩溃,大哭起来,直言“只要让他(段华)马上离开审讯室,我就交待全部犯罪事实”。
“古有三国张翼德长坂桥吓退曹军,今有‘刑侦李云龙’审讯室‘吓’降嫌犯。”此后,段华被同事们笑称为南岸公安分局的“刑侦李云龙”。
这只是段华破获的众多案件中的一起。据统计,在他牵头下,累计破获各类案件1000余件,打处犯罪嫌疑人500余人。
一份专注,琢磨出山城刑警的品质;一份坚守,淬炼出重庆刑警的旗帜。这是一位普通刑侦民警的故事,这是刑侦人段华的成长故事。“未来,我将坚守初心,尽己所能,守护百姓安全,用生命书写更多平安故事。”段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