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战场” 江西赣州发挥退役军人作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多亏了这位‘老兵’,他这么有耐心,来回进行七八次调解,让我们兄弟俩和好如初。”8月6日,说起乡里的“老兵”调解员,江西省安远县凤山乡村民张某竖起了大拇指。
村民口中的“老兵”名叫唐日新,今年70多岁,在凤山乡“老兵”调解室担任调解员以来,他用一次次融情、理、法于一体的调解法,将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化解。
这是江西赣州退役军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深度挖掘退役军人潜力,积极组织和引导退役军人发挥模范作用,参与矛盾调解、社会应急、平安建设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展现出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良好精神面貌。
从保家卫国到基层治理,再到服务群众,他们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一颗红心。

赣州市章贡区“老班长”深入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全南县“老兵”调解室
“有责任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在与赣州西津路小学结对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老班长’宣讲进校园”活动中,赣州市章贡区“老班长”李健讲述了战场亲历的感人故事。
当讲到自己眼睁睁看着战友倒在身边时,不禁潸然泪下,他说道:“当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如果有机会活着回去,一定要寻找烈士的家属,替他们尽孝。”
李健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从2017年开始,他自费前往全国7个省份23个县(市、区)寻找烈士家属,至今已走访慰问了30位烈属。听完李健的故事,在场的师生无不为他动容。
“先辈们勇往直前、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学习,今后将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同学们听完红色故事后深受鼓舞。而像这样的红色教育活动,赣州市章贡区“老班长”志愿服务队已开展了50多场次。
近年来,赣州市遴选一批理论功底深、政治素养高、参战经历丰富的队员组成“老兵宣讲团”,以“老兵”亲身经历和革命故事为主线,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效贯通,传播党的好声音。同时,通过开展进机关、进单位、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以“老兵”身份、从“老兵”视角、用“老兵”语言,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法规、英烈故事等,传播红色文化。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觉得自己有使命、有责任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老兵宣讲团”成员纷纷表示。
“群众有需要,我们应该挺身而出”
“当时我脑子里什么想法都没有,就想着救人,身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必须去!”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63岁的退役军人吴剑敏在勇救落水者之后如是说。
2022年6月23日凌晨5时许,途经赣州市南康区芙蓉桥的退役军人吴剑敏,忽然听到呼救声,他发现有人在河里挣扎。
吴剑敏当即跑到桥下,边跑边脱衣服,拎起河道救生圈就纵身跳下河。最终,吴剑敏成功把年轻落水女子救上岸。看到被救上的女子没有生命危险且“120”已赶到,吴剑敏就默默地离开了,没有留下自己的任何信息。
直到有心人拍视频发到了网上,吴剑敏才被辨识出身份。赣州市南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立即找到了吴剑敏,发现他的脚因施救扭伤,有些许红肿,但他却毫不在意。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吴剑敏用实际行动展示了退役军人新风采,体现了退役军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
在赣州,像吴剑敏一样的退役军人还有很多,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社会服务中热情饱满,冲锋在前,为民服务。
赣州市章贡区“老班长”杨晋,一个只剩下30%的胃的退休士官,每年义务参与救援及公益活动超过1000小时。多次跨区域开展救援行动,在救灾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获评“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安远县退役军人蓝峰进山采摘野果回家途中,路遇一名持刀歹徒。但他不惧威胁,成功将歹徒制服,并将其送进派出所。几天后,蓝峰接到公安通报,抓到的这名持刀歹徒是一个潜逃通缉犯,蓝峰也被安远县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退役军人康宽军担任上犹县安和乡富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始终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牢记军人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肯定与真心赞许,带领富湾村蝶变换新颜。如今,富湾村乡亲们在家门口的蔬菜、油茶、脐橙、高标准农田等产业基地里务工就业,富湾村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壮大,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康宽军分别于2020年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2021年荣获上犹县“优秀党务工作者”、2023年3月,被省文明办评为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本色不能丢。当群众有需要,我们应该挺身而出。”吴剑敏、杨晋等退役军人目光坚定地说。
“在平安建设中展现军人本色”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有些“家务事”,这些“老兵”还真能“断”。
2022年3月,信丰县大桥镇新圩居委会72岁的“老兵”调解员魏桃荣了解到该居委会上排小组两户人家因为宅基地发生纠纷,经过多次调解未达成和解。魏桃荣主动靠前参与调解,说服两家各让一半位置修建公共道路,配合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地界、办理审批手续,两户人家看到“老兵”忙前忙后,感激在心,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退役军人有着敢担当、有胸怀、善直言等优势特点,很容易和当事人打成一片,他们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平安建设工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赣州各地充分挖掘退役军人调解矛盾纠纷能力和本地“活地图”“百事通”等人缘、地缘、亲缘优势,组建“老兵矛调队”,成立“老兵调解工作室”,让退役军人成为平安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梅林镇地处赣州市赣县区城关,随着区城镇化建设,外来居民越来越多。相邻权纠纷,环境卫生、征地纠纷以及村民家庭内部的婚姻、赡养、婆媳等纠纷纷至沓来。梅林镇双龙村成立“老兵调解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97.7%。
全南县大吉山镇打造金牌“老兵”调解队伍,大力推行“五声”工作法服务模式,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谈有“笑声”、走有“送声”、事有“回声”,以化解矛盾纠纷为抓手,着力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
会昌县打造“岚山红”老兵调解品牌,优选经验丰富的“老兵”,依托县乡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和人民调解室,建设21个“老兵”调解室,确保将各类信访矛盾化解在源头。
赣州市章贡区成立260余人的“老班长”志愿服务队,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队伍,规范设立党组织,激活党员退役军人的党性基因,发挥“老班长”带头作用。其中,“老班长”“老师傅”陈敬东近10年来调解矛盾纠纷超过2800起,调解成功率、履行率、满意率均达100%。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
于都县在全省率先组建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并在23个乡镇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中队,覆盖县、乡(镇)两级,辐射村(居)。截至目前,全县4100余名退役军人加入志愿者服务。
如今在赣州,不管是矛盾化解、平安宣传,还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战场”,哪里就有退役军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