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16.8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警民齐力唱响“最炫民族风”

发布时间:2024-05-31  来源: 平安内蒙古  

5月26日,在牧民吉日嘎拉家的驼圈,内蒙古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正忙碌地穿梭于驼群之中。大家默契配合,抓驼、捆驼、剪毛、装毛一气呵成。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特殊的荒漠生态环境,让自然适应力极强的骆驼成为这里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态功能的主题,因此阿拉善也被誉为“中国骆驼之乡”。

驼铃悠扬,警歌嘹亮。一直以来,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民警扎根大漠驼乡,以点滴行动践行默默奉献、踏实工作、不计个人得失的戍边精神,守护边境平安、真情为民服务,在壮阔的驼乡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赞歌。

入乡随俗做驼乡群众的服务者

5月22日,阿拉善盟赛汉陶来苏木牧民图雅家的蒙古包中飘出阵阵奶茶香。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民警正向图雅及周边牧民宣讲民族团结政策。

“图雅姐,现在苏木为了鼓励配套建圈和购置驼羔,都有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宣讲现场,民警们将政策内容一一解读给牧民们听。这种将政策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宣讲方式,更易于牧民群众理解接受,也赢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阿拉善盟是一个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28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多民族聚居区。为了更好地服务牧民群众,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积极倡导民警与牧民群众加强联络,充分利用牧业会、那达慕、祭敖包等牧民聚集的时机,将民族团结、富民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群众。

保境安民做驼乡群众的贴心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阿拉善盟公安局党委始终坚持的宗旨。“有困难找警察”,成了阿拉善群众常说的一句话。

“恩图哥,我们今天走左旗,帮您把石头拉过去吧。”5月24日清晨,阿拉善盟银根苏木牧民恩图格日乐看到信息后,立即整理了一批准备销售的奇石。随后,支队民警将这些奇石搬上车,运往260公里外的集散点。

看着警车在戈壁滩上越行越远,恩图格日乐感慨万分:“奇石的运费相当昂贵,民警们利用通勤的便利,主动帮我们运送物品,无论遇到的是大事还是小事,他们总是尽心尽力为我们提供帮助。”

阿拉善盟有16.8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这里地广人稀、环境恶劣。针对农牧产品销售压力大、交通不便等情况,支队紧贴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以基层派出所为点位,建立“戍边夫妻警务室”“党员便民服务车”“爱民医疗室”“牧民驿站”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格姐,今天的‘战绩’如何呢?”“成交额达到了800!”

5月25日,支队“戍边夫妻警务室”民警走访牧民格日勒图雅家时,她满面笑容地回答道。为了助力当地农牧民发展,民警不仅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他们传授卫生健康知识和种养殖技术,还特地邀请“网红”主播,现场教授直播带货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宽销售渠道。

“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助力销售增长、解决民生实事,营造安居乐业的美好环境。”阿拉善盟银根苏木党政办主任格格尔呼说:“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民警一心为牧民办实事,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家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强边固防做驼乡边境的守望者

“巡边开始!”

5月26日清晨,一声洪亮而有力的命令声响起,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阿右旗边境管理大队联合驻地党委、护边员及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漠北驼铃”护边队,将出发对边境重要通道、铁丝网围栏及监控设施等进行巡逻踏查。

“每当肩负着国旗进行巡边,我内心都洋溢着无比光荣的使命感。”护边队成员、阿右旗牧民宝力道仰望着肩上扛着的国旗,话语中透露出激动与自豪。

阿拉善边境线长约735公里,无天然屏障,监管难度大。面对复杂多变的边境形势和繁重艰巨的管控任务,支队依托“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探索“组织联建、治理联抓、资源联享、平安联创”模式,形成“党委领导、支队牵头、部门协同、军警民联动、社会参与”的边境管控格局,实现了“以点控线、以线护面、以面保点”的边境管控目标。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还充分发挥边境一线牧民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推行完善边民群众守边戍边政策举措,组建居边护边堡垒户34户,发展护边员312名;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在6个边境苏木镇组建了6支80名队员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依托边境前沿的居边护边堡垒户、抵边警务室、“漠北驼铃”护边队等管控点位带动辐射500余名居边群众加入联防共治,形成了“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管边新格局。

近年来,阿拉善盟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先后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等荣誉。如今的驼乡大地,正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共融的民族团结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