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廓街】雪顿节:从传统走来,焕发新时代活力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   

过林卡

时间一晃已入秋,又到了西藏气候最舒适的季节。人们三五成群,老少相携,观展佛、看藏戏、过林卡、吃酸奶……这是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不可或缺的环节。雪顿节,这场关于酸奶的美好节庆,是拉萨人一年里最盼望的热闹时节之一。

传统 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也有人叫“酸奶节”。又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

传统游戏——抱石头

传统的雪顿节以哲蚌寺展佛为序幕。因为162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哲蚌寺坐床,哲蚌寺一度成为西藏的政教中心,每年雪顿节来临,展佛便成为拉开雪顿节序幕的一项重要仪式,并一直延续下来。

五世达赖喇嘛喜欢藏戏,于是每年的“夏令安居”(“夏令安居”被称为“亚乃”,意为“坐夏”)解禁后的奶酪宴会上,引进了各地的藏戏班子为宴会助兴。藏戏渗入到雪顿节的初期,先是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1653年,五世达赖喇嘛从哲蚌寺迁至布达拉宫,雪顿节的藏戏表演也随之迁往布达拉宫,由此形成“哲蚌雪顿”和“布达拉雪顿”共存的局面。

发展 20世纪时雪顿节程式基本形成

市民在赛马场观看赛马

1720年,七世达赖喇嘛执掌西藏政教后,修建了罗布林卡,雪顿节的活动重心随着政权的迁移发生了空间的转移。雪顿节期间,全民进入罗布林卡看藏戏、游园,其中包括朗生(农奴)等,男女老少共享雪顿之乐。此时,雪顿节已不再是僧侣贵族和上层权贵的专属,已经扩展到世俗的各个阶层。这以后,雪顿节的活动更加完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

“就一般情况而言,节日风俗多由民间约定俗成。但在特殊的情况下,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对节俗的发展演变,可以起直接的促进、推动作用。”蔡秀清给我们介绍了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的理论观点。蔡秀清是西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副编审,主要研究民俗学、编辑学。她著有《拉萨雪顿节的现代变迁研究》一文,详细介绍了雪顿节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进入20世纪,雪顿节成为噶厦政府的一个官方假日,期间,噶厦政府各机构停止办公,放假5至6天。这时,雪顿节的基本模式已形成。雪顿节第一天是哲蚌寺展佛,紧接着扎西雪巴、迥巴、江嘎尔、湘巴、觉木隆、协荣仲孜等12个不同风格、不同地区的藏戏团体和艺术团体到哲蚌寺举行“谐泼”(相当于今天的领导接见和开幕仪式),向“孜恰官员”(噶厦政府时期“孜恰列空”主管藏戏)报到,第二天到布达拉宫进行简短的祈福表演,之后在罗布林卡向人们表演《卓娃桑姆》《诺桑王子》《朗萨雯波》等传统八大藏戏剧目。展佛、藏戏表演、游园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

宗角禄康藏戏演出 

变化 融入现代元素 成为西藏文化名片

西藏和平解放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向来高度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发展,拉萨雪顿节也于1986年开始由自治区官方主办。1994年起则由拉萨市人民政府主办,目前,拉萨雪顿节已发展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旅游盛宴。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下,雪顿节在传承展佛、藏戏汇演、游园传统三大节日内容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元素,与传统体育竞技、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招商引资、高峰论坛等结合起来,呈现给世界一个神圣与世俗、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民俗盛宴,雪顿节也成为西藏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

“变迁是时代发展潮流,任何文化现象都会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蔡秀清说。

雪顿节在拉萨传承已久,承载着藏民族诸多的历史和文化,并伴随着西藏社会逐渐实现现代化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当代,雪顿节无论是内容、形式、空间,还是雪顿节的性质,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

赛马

如今,雪顿节已经从带有宗教和政治色彩的节日发展成为普通民众的节日,戏师早已是藏戏的主人;举办雪顿节的场所从哲蚌寺扩展到布达拉宫、罗布林卡,乃至现在的全拉萨;雪顿节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展佛、藏戏表演和游园,当代雪顿节内容,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融入了许多当代社会发展的流行文化,比如体育竞技、过林卡、招商引资、展销会、啤酒节等等,使雪顿节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让雪顿节保持了民俗节日文化的连续性,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节日文化共同体。

(文/图 快搜西藏记者 韩海兰)

责任编辑:贺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