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西藏湿地保护工作掠影
图为拉萨市林周县湿地一角。记者 白玛泽旺 摄
初冬时节的拉鲁湿地候鸟悠然、鱼儿嬉戏,清澈的湖水中倒影出蓝天白云,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近年来,西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湿地总体面积和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构建湿地保护体系
那曲市聂荣县城北的怒江湿地公园,面积约为1720亩。湿地内建有景观廊道、灯饰、围墙,有效保护了县城空气环境,起到了调节县城及周边生态环境,涵养水源、防洪、防涝等作用。
“湿地公园建好后,不仅改善了县城的生态环境,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聂荣县居民旺姆说。
一直以来,我区切实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先后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湿地认定和名录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全区依法依规保护管理湿地资源提供了法治保障。
同时,我区积极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工作。截至目前,我区玛旁雍错、麦地卡、色林错和扎日南木错4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3处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15处湿地被列入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建立了然乌湖等15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多庆错等22处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
如今,我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等并存的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建立。
让每一片湿地都得到保护
林芝市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8738公顷。一年四季,公园里碧波荡漾,生机盎然,各种野生动物惬意栖息,植物自由生长。
家住在巴宜区立定村的白玛乔是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名湿地管护员。每天上午9点,白玛乔准时带好工具出发,在林子里认真巡查每一棵树、修补围栏、捡拾垃圾……白玛乔说:“夏季水大,为防止有人盗砂、钓鱼,我们管护员必须划着村里集资买的牛皮船去查看,哪怕天气不好也不能有半点马虎。”
为加强湿地管护,当地湿地管理部门结合实际,采取日常督导与群众巡护相结合的方式,压实湿地管护责任;积极开展湿地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湿地保护意识,提升湿地管护水平,有效维护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区湿地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建立了湿地保育、湿地限牧等生态补偿制度和管护员与专业管护员相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作,受惠湿地面积近20万公顷;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面向公众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湿地保护巡查,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让辖区内的每一片湿地都得到有效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日,拉萨迎来了第一批越冬的老朋友——“黑颈鹤”,它们将在这里一直待到来年三四月份。
黑颈鹤的成群迁徙停歇或繁殖,正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美注脚”。近年来,我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逐步实施后,湿地面积逐渐扩大,动物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水禽等鸟类数量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昆虫80种(西藏新记录10种),芦苇、菖蒲、灯芯草、杉叶藻、海韭菜和眼子菜等植物395种,棕头鸥、赤麻鸭、斑头雁、普通秋沙鸭等鸟类117种,本地鱼类有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等18种,到湿地越冬的候鸟数量明显增多。
拉萨市当雄县城东北侧的阿热湿地,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珍稀水禽鸟兽到此生活栖息。
“天气暖和的时候我会带着孩子在湿地公园散步,站在观景台上看看湖泊、小动物,与大自然亲近,感觉特别好。”拉萨市市民罗桑对近几年拉萨周边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表示很开心。
湿地保护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也在日益绘就。下一步,我区将持续贯彻落实好湿地保护各项举措,提高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植被覆盖率,促进我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