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雪域播豪情

发布时间:2015-12-29  来源: 西藏日报  

  一位英雄就是一本书,看得见、摸得着;一个故事就是一面旗,树榜样、指方向。

  当何九春勇救落水女子的英雄事迹传遍雪域高原,社会各界和高原武警官兵捧读新闻、缅怀追思,感悟寄语、宣誓励志……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悲痛哀思,沿着英雄一路走过的足迹,追寻英雄的成长历程,感悟英雄的精神世界。

  沃土孕育英雄,忠诚融入血脉

  树之茂盛靠根深,人之忠诚靠铸魂。英雄美德孕育的背后,必有深厚的根基沃土,这是由历史和现实铺垫的英雄土壤。

  “妈妈,参军入伍是我从小的心愿,我喜欢军人这个职业。去西藏当兵有什么不好?您和爸爸不是经常说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吗?”2013年9月,正在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就读的何九春,不顾家中亲人的劝说和反对,毅然携笔从戎来到雪域高原,光荣地成为武警西藏总队的一名战士。从那一刻起,他就暗自发誓一定要当一名合格的军人,对得起自己喜爱的这身橄榄绿。

  “生命只有一次。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要有英勇无畏的气概,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在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甘愿牺牲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何九春向中队党支部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上的承诺。

  雪域卫士的铮铮誓言,伴随何九春年轻的一生。

  2015年11月19日15时17分31秒,武警西藏总队退伍战士何九春用他人生中最后一跃,挽救了另一个生命。而他19岁的宝贵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翡翠湖间。

  生死考验面前,何九春为什么会作出如此选择?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在危急时刻、生死关头,他毫不犹豫地跳下去,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军人的忠诚品格和崇高追求。”采访中,武警昌都支队政委刘良成动情地说起了部队的光荣史:这个支队在革命战争中诞生,经历过枪林弹雨和生死考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战斗英雄。这些年,支队始终把“学队史、忆传统,争做英雄的传人”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警史馆里45位英模画像、65块锈迹斑斑的奖牌、122面皱褶累累的锦旗是支队“传家宝”……不仅如此,支队还教育官兵把“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奉献更要贡献”的优良作风牢记心间,把“忠诚可靠、敢打必胜、牺牲奉献、争创荣誉”的队魂融入血脉。

  忠诚则魂立。多年来,新兵入营、新学员分配、老兵退伍必须开展总队支队历史传统教育,组织的第一个集体活动是参观警史馆,学唱的第一首歌是支队队歌。先辈的事迹感染着一茬又一茬官兵,让他们在了解队史的过程中坚定爱党卫国的光荣感、使命感,引导大家发扬光荣传统、继承红色基因、铸牢官兵“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人”的忠诚之魂。

  何九春虽然走了,但他那义无反顾的纵身一跃,把他短暂的19岁的人生,凝固成了永久的青春,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这一跃,把人性的光芒、军人的担当、卫士的忠诚、英雄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永远值得人们歌唱、传颂、赞扬。

  肩挑使命担当,锻造军人气概

  “何九春素质全面,工作踏实认真,就像一头‘老黄牛’……”“从新兵入伍到他退伍复员,我带了他整整两年,至今始终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满脑子都是他的音容笑貌,他太年轻,太懂事,太优秀了……”得知他舍身救人英勇牺牲的消息后,何九春的班长李自然泣不成声。

  哪里有紧急任务,哪里有危险,哪里肯定就有何九春的身影。左贡地震救援、街道巡逻执勤、武装勤务押解、驻训维稳备勤……哪里艰险,哪里就有何九春。今年9月,中队担负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安保执勤时,短短1个多月时间里,何九春在街道巡逻发现控制嫌疑人41人,处理移交治安案件16起,帮助群众120多人,收到群众赠送锦旗7面,因表现突出被支队评为“维稳执勤先进个人”和“优秀士兵”。

  “不管谁有困难,他遇到了就毫不犹豫帮助。”这是何九春留给战友们最深刻的印象。他以队为家、爱队如家、乐于助人,战友生病发热,他端水送药、嘘寒问暖,真情关爱;他视驻地如故乡,把群众当亲人,两年来坚持资助帮扶失学女孩卓嘎,照顾孤寡老人次仁拉姆,先后为驻地学生和藏族群众捐款6千余元,捐衣捐物50余件,用爱心接力和真情善举谱写一篇篇动人的故事……

  何九春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是中队官兵高度一致的认可,有的是两年如一日的无怨无悔,有的是军人的刚毅、质朴和忠诚。两年来,他坚持比别人努力多一点、付出多一点,不因外界喧嚣诱惑、不因工作单调乏味、不因训练艰苦劳累等而后悔,只为在平凡岗位上躬身践行雪域卫士的铮铮誓言。

  是什么力量让何九春有着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在关键时刻,他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人性、党性、血性的真正含义。总队政委唐晓说:“英雄的壮举,是他牢记职责使命,践行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誓言的自觉行为,是他视军人荣誉如生命,时刻为军旗增光添彩的真实写照,是他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甘愿为人民群众牺牲奉献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家庭、学校、部队的教育成果和孕育积累……”英雄的精神闪烁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光辉,彰显了“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化作为坚贞不屈的忠诚品格、勇于献身的责任担当和舍我其谁的军人气概、激发传播全社会的正能量,让更多人校准心灵航向和价值追求。

  种子萌发需要良田沃土,英雄成长离不开孕育滋养。在西藏这片高天厚土,前辈先贤的传统文化精髓,丰厚文化积淀,环境文化的滋养和身边典型的激励﹐正是英雄成长的肥沃土壤。走进警史馆,这个支队英雄辈出、星光灿烂:全国劳动模范格桑、全国“五四”青年获奖者李成林、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赵治国……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孕育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兵奋然前行。

  生命谱写赞歌,诠释英雄本色

  看壮举、学事迹,英雄形象烙印脑海;谈感悟、话心得,精神力量积蓄心间。何九春用生命谱写的一幕幕、一曲曲,是大爱、是大善,是感恩、是天职,是义举、是正气!

  “你水性不好不要下去,我们喊人下湖救人。”

  “来不及啦!咱是当过兵的人,不会有事的,你放心。” 说完,一个猛子就扎进了湖中……

  听何九春生前战友讲述他的故事,就好像看电影一般,一幕幕生动、精彩、感人的画面闪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养、高度的责任心……这些共同构成了他超常的人格魅力,生动诠释了雪域卫士的英雄本色。

  真正的英雄,无论形势多么危急,无论情况多么凶险,总有一种威武雄风,总有一股英雄之气。战友们都清楚,中队每次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主动要求“让我去!”;遇有执勤处突任务,他总是主动请战“让我上!”;遇有大项工作活动,他总是说“让我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

  “人民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是一名武警战士的职责。”下士王志伟说这话时顺便道出了何九春的另一件事:去年国庆放假,他和何九春结伴外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途中看到一起车祸,一辆摩托车撞到人后,司机不但不救人,反而疯狂驾车逃逸。两人见状迈腿就追,很快将司机抓了回来,之后又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此事让伤者家属大为感动,专门到营区表示感谢……

  何九春走了,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一切,源于他经受了传统美德的滋养,家庭环境的熏陶,警营文化的塑造,正是部队这个大熔炉为英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赋予了他理想、本领、忠诚和担当。

  “人们常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两年的军旅生涯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感恩父母养育,教我做人,知义明理;感恩部队培养,培育了我责任担当和军人气概;感恩朝夕相处的战友,让我更加懂得了兄弟情义……”翻开中队官兵留言薄,细读何九春情真意切的留言,仿佛那个带着憨厚笑容的战士就站在眼前。

  一位新华网网民这样写道:“我没有见过你,也不曾认识你,但我知道你和我一样有家、有父母、有关心你的人、有爱你的人,上天只给了你19年的青春,但你的名字却已深深烙在我们心里,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你以完美的一跃,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担当。你是军人的骄傲,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路寻找,一路感动,英雄的故事讲不尽、说不完;英雄的效应和力量在江淮大地、雪域高原上传承发扬。传承英雄精神,关键在于行动。学习何九春同志,就要像他那样,胸怀崇高的社会责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在平凡岗位追求伟大人生价值;像他那样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使命高举头顶,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责任编辑:谢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