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妈妈的英雄情怀

发布时间:2018-06-14  来源: 西藏法制报  

  图为洛桑尼夏(右)在为群众办理身份证。

  图为身着藏装的翁姆(中)在全国妇干校学习期间的留影。

  图为洛桑泽仁。

  1995年1月的一天,在成都西藏中学读初三的洛桑尼夏对舅舅的突然到来,心里惴惴难安。

  舅舅一言不发,带上她就直奔昌都。那时,读内地西藏班的孩子,3年才能回一次家。“舅舅带我回家干嘛?”这个15岁的小姑娘,满脑子疑惑,却不敢也不愿开口。

  快到昌都时,她终于忍不住,偷偷翻开舅舅的记事本,文化程度不高的舅舅在本子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1月12日,洛桑泽仁被击毙”。

  “‘击毙’是什么意思?父亲是十八军出身的祖母翁姆一手带大的,在公安岗位上一直都嫉恶如仇,‘击毙’怎么可能用在爸啦这么优秀的警察身上?”看到记事本上的话,洛桑尼夏悲愤不已。

  合上记事本,转身离开时,她眼前一黑,一下子晕倒在地,什么都不知道了。

  醒来,她看见面色凝重的舅舅,心中已然明白——她至爱的父亲,她心里眼里这个天底下最完美英俊的男人,一名从警27年正当盛年的45岁公安,洛桑泽仁牺牲了。

  无论她怎么张开手臂,父亲再也不会也张开温暖厚实的手臂抱着她飞了;父亲在家里种下的花花草草,再也没有人去浇水剪枝了;她最爱的父亲做的酸菜鱼,再也吃不到了……任由眼泪流下多少,父亲再也不会把她抱在怀里,心疼地问上一句:“我的宝贝女儿,我的乖乖女儿,跟爸啦说说怎么了?”

  哭成泪人的洛桑尼夏瞻仰父亲遗容时才知道,和父亲一起牺牲的还有年仅23岁的洛松益西和22岁的尼玛扎西。洛松益西的家人和未婚妻,尼玛扎西的家人,和她一样,沉浸在失去亲人、爱人的巨大悲痛中。

  1991年参加公安工作的洛松益西,成为警察刚刚4年,尼玛扎西当警察也只有3年时间。但不管身为公安的时间或长或短,洛桑泽仁、洛松益西和尼玛扎西都一样,在成为人民警察的那一刻起,就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为了一方安宁,为了群众的安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人民警察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洛桑尼夏清楚地记得,他们3人入殓的那天,天空下起鹅毛大雪,通往昌都烈士陵园的路湿滑难行,可道路两旁站满了自发为3位英雄送行的群众——不论何时何处,英雄都不会被群众忘记,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因为父母的先后辞世,放假成了洛桑尼夏最害怕的事。一放假,看着周围的同学像欢乐的小鸟飞奔回家,她实在不知道一个人要做些什么。直到今天,她还经常做梦,梦见放假时无所适从的自己。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十分独立,而党和政府的关怀,成了她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父亲牺牲后的第4年,怀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对警察的崇敬和天然的向往,她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警察,进入拉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成为了拉萨市第一批女子岗成员。

  2009年,她来到拉萨市城关区公安局政工科工作,期间,收获了自己的爱情。2012年,她与同事顿珠扎西喜结连理,组成了属于自己的家庭。一个“双警”家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也有更多不必言说的解释,理解警察这个职业成了她与爱人最深的默契。

  2017年1月,洛桑尼夏进入拉萨市城关区公安局扎细派出所,成长为派出所户籍室的中坚力量,是同事们信任的前辈,是领导心中继承了公安优良传统的好民警,耐心细致。

  弹指一挥,穿上警服,成为警察已经19年了,洛桑尼夏身上没有侦破大案后的鲜花和掌声,也无缘街头擒贼的凛然和无畏,更多的是平平淡淡、默默无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身为人母,她时常对5岁的女儿嘎桑英妮讲起自己的父亲洛桑泽仁、祖母翁姆。说起,儿时她是如何缠着祖母讲故事,祖母会对她说一直在身边的那匹马,遇上土匪开枪也不怕,可是祖母一咳嗽,它就停下来不走了;说起,父亲是如何宠爱她,如何从厨房里端出一道道香喷喷的川菜,又是如何牺牲的……

  一天,女儿突然对她说:“妈妈,你要当狗熊。”

  “为什么我要当狗熊?”洛桑尼夏满心不解地问女儿。

  “狗熊不会牺牲,英雄会牺牲。”女儿的童言无忌让洛桑尼夏有些不知所措。

  “可是妈妈是警察,当警察就是要为人民服务,随时可能会牺牲的。”洛桑尼夏不知道5岁的女儿是不是明白自己说的话。

  今年春节藏历新年期间,自治区公安民警烈士基金为洛桑尼夏送去了3.5万元,她留下一部分送给一直在昌都的哥哥,其余的她一分未动,又全部捐回了基金。“西藏警察不易,有的牺牲,有的伤残,其中的辛酸,她最懂。”了解妻子的顿珠扎西说,“她希望这笔钱能帮助到更需要帮助的警察,这是她最朴素的警察情怀。”

责任编辑:贺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