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精准普法到户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发布时间:2023-07-20  来源: 昌都法院  

    2023年,昌都法院“订单式”普法为你提供一对一“私人定制”精准普法服务,主要任务是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接单的法官将围绕审判执行工作中的重点、社会各群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以致用、精准对接,为下单的你提供贴心定制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主题,与你共享“法律大餐”。“订单式普法”专栏,敬请关注。

为持续创新普法理念,探索党建与普法相融合的工作思路,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发展。7月18日,昌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不同群体司法需求,以党建为引领,以普法宣传为契机,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为目标,深入卡若区若巴乡开展“订单式”普法进乡村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普法深入群众日常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乡村。卡若区若巴乡位于昌都西南部,高山峡谷地带,下辖9个行政村,该乡自然秀美、资源丰富,乡政府驻地附近的温泉吸引着众多游客,优美的生态环境直接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为持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现场,赔偿办主任、四级高级法官次仁卓嘎结合审判实际,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全程采用康巴藏语的形式,向群众讲解了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环境资源包含的内容、矿产资源法以及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之非法采矿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盗伐林木罪等涉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实际审理的涉环境资源案例向群众介绍了盗伐、毁坏森林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倡导群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号召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拒绝浪费和环境污染,践行绿色、低碳、节约的生活理念。

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共建和谐乡村。为切实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次仁卓嘎法官针对近年来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犯罪案件的手段特点,通过现场解答、一对一答疑的形式与群众开展互动交流,结合群众的提问详细讲解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条例、新型诈骗手段和类型等各类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并采用大量真实案例提醒广大群众提高防骗意识,掌握防范诈骗方式,引导群众时刻保持警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加强命案防范意识,共建平安乡村。为切实加强命案防控工作,提升群众对命案的防控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真正将法院司法审判资源转化为社会教育资源。次仁卓嘎法官精心选取了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采取以案释法的方式,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如何正确处理,矛盾纠纷如何正确化解等方面着手,把《刑法》《社区矫正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融入到群众关心的问题和日常生活中,切实提升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引导群众遇到问题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处理矛盾纠纷,使群众深刻认识到树立自觉守法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和浓厚氛围。


此次活动,共设置三个宣传点,覆盖若巴乡9个行政村,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物品624份,提供法律咨询3人次,110余名群众和乡干部参加。活动期间,宣讲组一行还就乡、村(居)适用“865”基层调解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等知识,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责任感,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法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昌都法院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区党委、市委和上级法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昌都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